中心管理结构

数字商科与首都发展创新中心是北京工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相对独立的研究实体是学校的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学校将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广聚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建立健全与科研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相连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

1、创新中心运行管理机制

北京工商大学“数字商科与首都发展创新中心”是学校下设的实体科研机构,行政级别为正处级。组织结构包括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心运行各实体部门。“数字商科与首都发展创新中心”下设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首都商贸发展研究院、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数字经济研究院、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院和《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新中心实行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2名,专职副主任1名。

创新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创新中心主任负责制。创新中心主任负责创新中心的全面工作,并设立常务副主任、专职副主任和专职秘书。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学科、科研、发展规划、人事、财务、资产、国际等部门参加组成,负责落实条件保障、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协调解决创新中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在运管理方面,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研究所主任、副主任由管理委员会聘任。

2.创新中心的学术委员会制度

学术委员会是创新中心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报告、内设项目和开放课题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总人数2/3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非本校人员担任。学术委员会由不少于9位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本校人员不超过1/3。委员每届任期5年,一般连任不超过2届,每次换届应更换1/3以上委员,原则上2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3. 创新中心课题制度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结合创新中心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设立内设项目和开放课题,吸引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内设项目和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包括申请指南、申请与审批程序、课题执行期限和资助力度、课题实施和经费管理、科研成果和相关数据资料归属及管理等,保障创新中心内设项目和开放课题经费。同时,贯彻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批准后,对外公布执行,促进创新中心科研成果的发展。

4. 创新中心的科研管理

创新中心统筹学校现有相关学科门类下的研究院,研究基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下设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首都商贸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数字经济研究院、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院等平台,鼓励开展原创性研究,服务北京和国家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打造北工商智库品牌。